5月4日,手工藝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金銀琴一行前往富陽逸古齋元書紙有限公司,拜訪了省級非遺“竹紙制作技藝”傳承人朱中華,就手工藝學院正在籌備的黃龍洞非遺主題展覽一事開展了交流與討論。

富陽竹紙,發端于魏晉南北朝時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興盛于南宋,因其光潔白凈、柔軟耐折、不易蟲蛀的特性,被選為南宋朝的御用文書紙。富陽竹紙采用富春江南岸的嫩竹為原料,經削竹、敲白、浸坯、腌料、斷料、抄紙、牽紙、烘烤等72道工序方能成紙。2006年,富陽竹紙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作為富陽竹紙的第十三代傳承人,朱中華家族世代造紙,其創辦的逸古齋是北京德承貢紙富陽竹紙復原基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手工紙研究所富陽竹紙研發基地,也是手工藝學院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在交流過程中,朱中華對展覽的展示內容、展出形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向大家展示了其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研究的中國歷史名紙——苦竹烏金紙的復原成果,以及其參與的科技部十三五重大課題“明清官式建筑營造技藝科學認知與本體保護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中“清代萬地纏枝西番蓮銀印花紙”的復原成果,體現了他對造紙技藝的精深研究。


隨后,他帶領大家參觀了元書紙造紙工藝的系列流程,講述了富陽竹紙久遠的歷史、繁雜的工藝。賡續傳承非遺文化,始終葆有工匠初心。這正是一位位如朱中華一般的非遺傳承人孜孜以求的堅守。
